成本7.79元!双胞胎2022年生猪出栏近千万头饲料销售1200万吨,15.4亿入股正邦4年后整体上市
作为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千万吨饲料巨头,双胞胎集团在2017年转型养猪后,仅用5年时间生猪出栏量就从不足百万头跨进千万头级别,成为饲料、养猪双巨头。
双胞胎集团参与正邦重整,取得正邦控制权。而将自身养猪、饲料资产注入正邦后,双胞胎集团将实现上市,两家企业也将合并成新的养猪巨头,行业第二或就此更替,养猪行业就此迎来重大改变。
据新猪派调研,在国内猪饲料领域,牧原股份是产量上的第一,2022年生产猪料2037万吨,而双胞胎则在销量上“夺魁”,2022年销售猪饲料近1200万吨。
双胞胎的饲料厂主要布局在生猪养殖大省,例如在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8个省份的工厂共计有80个,占到了总数的六成以上。
作为饲料巨头的双胞胎构建了集成供应链,下设饲料采购、养殖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四大业务部门,其中饲料采购通过设立采购团队、贸易公司等方式,来赢得在玉米、豆粕等原料采购方面的话语权。
例如由双胞胎间接持股的中垦国邦(天津)有限公司,豆粕供给量占东北地区需求量的50%以上,其主要客户之一便是双胞胎;在东北成立玉米收储团队,建立100多个收储点,来把控玉米的采购成本和质量。
截至目前,双胞胎物流已经已整合船舶3000余艘、物流车辆20万余辆,承担全国600余家单位的物资运输供应。在主要粮食产区、港口码头采购到的饲料原料,依托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保障着双胞胎饲料厂的生产需求。
饲料企业转型养猪,并在非瘟发生后高速扩张,双胞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曾喊出到2019年生猪出栏千万头、2024年出栏突破4000万头的目标,而其2017年的出栏量还不足百万头。
据新猪派统计,2021年,双胞胎年出栏量首次跨进千万头级别,较2017年足足增长了22.3倍。2022年上市生猪超过930万头,位列全国第四。截止目前,双胞胎拥有能繁母猪50多万头。
双胞胎通过“公司+农户”和“公司+经销商+农户”合作养猪模式,围绕饲料厂周边50公里范围内进行聚落式布局,另外在全国建立养猪服务站,来为广大养户提供栏舍建设、养猪培训等服务。
2022年,双胞胎在江西省的出栏量超过200万头,而在广东、广西、云南3个省的出栏量在100万-200万头之间,这些省份也是其饲料工厂密集布局的区域。
出于保证合作效果的目的,除了要求有代养经历外,公司对合作的农户有着明确的选择标准:
栏舍:规模在800-2000头之间,自有栏舍,猪场距离服务部50公里范围、距离饲料厂100公里范围内,同时必须同意按公司堡垒“8+1”改造
堡垒“8+1”通过升级洗消间、料塔、挡鼠墙、三防网、实心隔栏、外延出猪台、丹麦式换衣间、场内化尸池、摄像头九大硬件,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来防控非瘟。
“公司+农户”模式下,双胞胎向合作农户提供猪苗、饲料、疫苗、技术,以及回收育成猪。农户则负责提供栏舍和育肥,最终获得代养费。
猪苗来自双胞胎在全国自建的120多个母猪场,亦或由公司外购提供。2022年,双胞胎外购仔猪达300万头。
根据正邦科技公布的重整计划(草案),双胞胎以15.4亿元受让了正邦14亿股。待正邦重整完成后,双胞胎农业或其同一控制下的关联方将持有正邦约15.36%的股权。
为避免出现同业竞争问题,双胞胎在取得正邦控制权后的2年内,必须将自身生猪养殖、饲料等业务资产置入正邦,并在正邦重整完成后的4年内,完成相关业务及资产的整体上市。
据新猪派观察,双胞胎与正邦业务整合后,意味着一家新的农牧巨头将会诞生。按照2022年数据,双胞胎、正邦分别出栏生猪超930万头、845万头,两者合并出栏量达1775万头,接近于位列国内第二温氏股份的1791万头。而如果以2021年数据计算,两家出栏之和达2658万头,则妥妥位居第二,仅排在牧原之后。
另外,在整合正邦的猪场、饲料厂后,这家巨头的饲料产量在千万吨级别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以规模论英雄,在正邦重整完成后,双胞胎自身的发展重点将转向降本增效,在向正邦注入资产前,实现栏位利用率90%以上,PSY达到26头以上,养猪料肉比低于2.6,生猪上市率超过94%,断奶苗综合成本低于360元/头,生猪上市综合成本低于7.5元/斤。
可以预见,新诞生的这家巨头在养猪规模上、养猪水平上都或许是行业一流。2022年双胞胎集团养猪完全成本为7.79元/斤,低于牧原的7.85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