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清政府开始效仿国外进行改革,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花费重金打造了一支现代化的新式军队,还被称为“新军”,部队中的武器装备全部都从国外引进,单兵用品、人员编制、还有训练也都模仿国外。
清末新军在穿着上效仿当时的德国军队,对于一些精锐部队或者禁卫军部队的士兵,脚上穿的都是从德国引进的皮短靴,鞋子样式几乎和德军使用的一样,鞋底部分也是带有防滑钉,后跟还带有一圈角铁,作用不仅是防滑,还方便骑马作战,短靴的材质主要是硬牛皮,四周使用粗线装订,不但坚固还具备防水的效果,这相比清军早期的棉布靴,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二十世纪初期的新军士兵也配备绑腿,有的是传统的缠绕式绑腿,也有的是日式帆布护腿,精锐部队则配备仿德式的皮革护腿,这相比传统的绑腿穿戴更方便,使用的时候直接将其扣在小腿部,然后再将两条皮带固定即可,虽然皮革护腿不如缠绕式绑腿轻巧,但自身就偏硬,可对小腿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在渡河作战的时候也能防止裤脚被浸湿,不过皮革护腿并非是每个新军士兵都能装备的。
清末新军的制服被统称为1910年式,同样也是模仿德式设计,上面有很强的“普鲁士”元素,给人的感觉既复古又沉稳,无论是帽子、上衣还是裤子,全都是灰色,军官款式的面料更好,主要使用呢绒布料,并有专门的裁缝为其量身定制,士兵的则是棉线布料,除了只有领章和肩章外,衣服裤子上没有任何装饰。
上图是与1910年式军服一套的大檐帽,为军官款式,也有着很强的普鲁士元素,帽子里面带有松紧式下颚带,在作战或者行军的时候不会轻易从头上掉下来,军官款式看起来更美观一些,帽子周围带有红色和金色的装饰线条,就连帽风带也是金色的,士兵的则只有红色勾线,帽风带是皮革的,相比军官款式更简单,但也更实用。
清末新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士兵使用的也是五花八门,有德制、奥制的、还有日制、俄制的,其中日式和德式步枪居多,就说引进的日式步枪吧,主要都是日本在1897年投产的三十年式步枪,俗称“日造65步枪”或者“金钩步枪”,三十年式步枪发射6.5x50毫米有坂弹药,有效射程450米,虽然威力和精度比不上德制毛瑟系列步枪,不过子弹口径小,这就使得后坐力小,也刚好适合当时身材普遍瘦弱的亚洲人使用,所以日本的三十年式步枪自然就成了当时新军部队的主要制式步枪之一。
配备日制三十年式步枪的新军士兵,身上自然也少不了与该枪配套的刺刀,型号名称也叫做三十年式刺刀,全刀长度大约50厘米左右,刀刃部分通过机械加工,两侧各带有血槽,刀柄部分为木制结构,必要时可单独拆卸下来使用,刀柄末端带有卡槽,可通过护勾上面的圆环与步枪实现连接,刺刀还配备一个金属刀鞘和皮吊带,在行军状态下可将其挂装在士兵的武装皮带上。
除了日式步枪外,新军部队也使用了日式的弹药携行具,就比如三零步枪专用的弹药皮盒,一个皮盒内可以容纳30发子弹,并以5发桥夹的形式,分别装入盒子的两个隔层里,同时弹药盒使用的皮革也比较厚实,还具有防水、防潮的效果,在作战的时候,一名新军士兵会在腹部挂着两个,训练或者站岗的时候,则只会携带一个。
清末新军也效仿国外,为每个士兵配备行军背囊,主要用来装放额外的弹药、食物或者作战物品等,但由于国内当时缺乏制作背囊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只好从德国、奥匈等西方国家求购现成的行军背囊,不过能买到的也都是淘汰货,当时在新军当中的德式退役背囊居多。
新军士兵使用的水壶也是直接引进德国的,不过具体型号未知,被士兵们统称为“洋军水壶”或者“铝水壶”,其主要材质就是铝,内部容量大约0.8升,水壶外面还包有一层可拆卸的毛毡套,开口处使用按扣固定,这层壶套不仅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也能预防在行军的途中出现碰撞异响,在作战携带的时候,可以将水壶放置在与背带为一体的吊篮里,然后挂在士兵的肩膀上,或者武装皮带上。
同样,新军士兵所用的野战饭盒也是德国货,主要是M1908型野战饭盒,总容量为2升,盒体与盒盖能一起配合使用,并且盒盖的侧面还连接一个提拔,方便在火堆上烹饪食物,不过M1908型野战饭盒并非是铝制材料,而全部都是镀锡铁皮制成,里外也都刷有绿漆,但用久了还是容易生锈和腐烂。
除了以上众多德式、日式装备外,部分精锐部队的新军士兵,每人还装备了一把奥匈生产的工兵铲,主要用来构建临时的作战阵地,当然也能用来战斗或者作为其他工具使用,通常情况下铲子头还会带有皮套,一能防止铲子头被磨损,二是也能预防铲子头意外碰撞到士兵或者身边的战友造成伤害,在行军的时候装上皮套,一同放置在行军背囊的后面。
以上就是清末新军士兵的10件个人装备,如文中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还有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