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用过的斗彩鸡缸杯、巧夺天工的徽派建筑、“佛教熊猫”贝叶经……在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期间,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文物珍宝集体亮相大兴,与钧天坊古琴基地、李可染画院、青云大戏台、麋鹿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基地强势集结,倾力再造南海子文化品牌,延续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大兴全力打造的“文化中轴”助兴添彩。
随着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举办,大兴区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在会议期间,大兴区特别在月季大会文化交流中心和坦博兴善苑推出了包括文物、书画、古琴、压花等多项主题在内的展览。
其中,文物展中的展品时代跨越千年:公元前500年的桦树纹佉卢文经,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丝绸之路上的纯金波斯人,以及拍卖价高达2.8亿元的明代成化皇帝御用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等“扎堆”亮相。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与本次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相结合,此次展出的文物中还蕴含了不少花的元素,包括水晶莲花七彩舍利罐、仰莲花玛瑙碗等,游客置身其中仿若穿越时空,“对话”中外古人的审美、技艺乃至文明。
除此之外,在坦博兴善文化园内,有30多座精雕细刻的徽派建筑以原貌展示。在泓文博雅艺术馆内,馆藏红木家具、陶瓷、国画、书法艺术等作品近千件,是目前北京地区展出作品最多、艺术门类最丰富的艺术馆之一。
文化传承除了静态的物件,还有流动的艺术。作为国家级文化示范产业基地,钧天坊在月季文化交流中心打造了“一馆一剧场”,即“钧天琴院·生活美学教育体验馆”和“耘剧场”,这里为古琴教学、展览交流、生活美学体验以及古琴音乐演出等的常设空间。
据了解,南海子是大兴的著名地标,曾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两朝皇家苑囿。在明朝时,南海子被誉为“南囿秋风”,与金台夕照、居庸叠翠、西山晴雪、卢沟晓月、东郊时雨等并称燕京十景。清代十位帝王在位期间都多次驾临南海子,并留下了许多赞咏诗文。
“秉承南海子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是大兴区的努力目标之一”,大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兴区希望能围绕区域传统文化特色中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交往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四个中心”,建设打造“文化中轴”。通过实施南海子文化奖引领工程、志愿新城建设和志愿文化推广工程、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工程、迎月季盛会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京津冀文化交流年融合发展工程、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工程“六大工程”,开展“南海子文化”活动季,树立有历史传承、有区域特色、有长远影响力的“南海子文化”品牌。
大兴区负责人表示,如今大兴已落户了月季博物馆、西瓜博物馆和印刷博物馆等区域元素鲜明的展示场馆,还有白庙雅乐、古琴制作、吴氏太极拳等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李可染画院、澄怀美术馆等10个文化基地和王鹏、李嘉存等15位文化名人,通过这些文化基地的打造,不仅传承了历史,更能让现代文创产业在此蓬勃发展。
“以前这里都是荒沙地,环境不好,我们以种玉米、种小麦为生,每天特别忙,也特别累。”大兴区魏善庄镇半壁店村村民高杉说,申办月季大会成功后,村里的土地进行了流转,现在每天的工作环境是一片大的花园,她和村民们在这里学习修剪花枝,同时还有老师进行培训,每天劳动的环境干净透亮,心里特别高兴。尤其是美丽的环境还带来了文化环境的提升,村里在道路两旁打造了各种景观带,将原先口口相传的文化典故、民间故事铸成铜像,让村民们每日都可以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半壁店村村支书王绍兰说,“早在清朝,我们村里就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乡村私塾,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现在我们用一年的时间编制了村史,就是要让这些传统文化能够流传下去。”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大兴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化作品、文化基地和文化名家,既有“南海子文化”基地之一的坦博兴善苑,也有白十源、王鹏等十几位艺术大家,这些艺术大家和文化基地的入驻,让文化气质融入大兴,村民的生活也开始有了文艺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