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殷莉红 白丹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她铺设的共享单车停放点,是彩色的,好用且耐看;她与团队用3D技术复原木棉雕花铸件,装在了长江大桥上;她参与铺装的长江大桥路面,成为最美“马拉松赛道”;她改造地下通道,让市民不再垫砖摸黑行走;她正在进行的人行天桥改造,将可以骑车上桥。
她叫刘萍,是武汉市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市政设施管理科负责人。11月25日,她的同事向记者讲述了这位“城市绣匠”的故事。
2020年5月,一辆外地牌照黑色小轿车,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失控肇事。这座已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大桥,护栏受损长达12.88米,含12根立柱、3块菱形祥云图案、3块长方形铸铁雕花、117根立杆及扶手横挡。
按文保部门要求,修复时要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原,但其中一块木棉花铸件,已坠入长江,打捞起来犹如大海捞针。重铸这块铸件,需要看到它的原貌,因年代久远,加之多次搬家,铸件原有的参照图案及相关制作数据都难以找到。
刘萍在桥面来回走动,观察到大桥两侧的木棉雕花铸件是对称的,“可以通过复制进行还原”。
但如何复制,一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回到家里,上大学的儿子正在做毕业论文,他设计的3D吊钩,栩栩如生。她向儿子请教:有什么办法可以把长江大桥上的木棉雕花铸件,复制下来?刘萍的丈夫也是设计单位的,一家三口展开这个话题的讨论,父子二人建议用3D扫描复制现存铸件图案,然后制作模具复原。
第二天,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修复单位,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思路。文物修复人员将3D扫描仪搬上大桥,扫描出铸铁木棉雕花的各项数据,再录入电脑、制模,用精密度高的蜡模制造工艺,制作出一块木棉雕花构件模具。
3天后,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原做法修复的护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武汉市文物保护局人士透过围挡看到重新装上的木棉雕花,连连赞叹,“像、真像。”
2016年,为迎接首届武汉马拉松赛,刘萍带领维修团队,承接为期20多天的长江大桥桥面维修工程。
“既不增加桥梁负荷,还要耐用平整好看。”刘萍经多方论证,选择精表处理法,即在沥青路面喷洒或刮涂一层保护膜,膜的厚度仅2至3毫米,不加厚路面,所以不额外增加桥梁负担。
更令人惊喜的是,喷洒结束后2小时即可开放交通,对交通影响小;这种工艺还能快速、有效封堵和弥合路面裂缝,稳定松散集料,浸润和还原已老化的沥青,对提高路面抗滑性、改善视觉美感、延长沥青路面寿命都有助益。
汉马开赛当天,途经东湖、黄鹤楼,穿越武汉长江大桥的武汉马拉松获评“最美马拉松赛道”称号。刘萍说,这是对她和维修专班的最好奖励。
11月25日,行走在武昌街头,细心的市民发现,路面上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发生了一些变化,施划线不再是白色涂料,而是用彩色步砖铺就。
这一切,同样与刘萍的“绣”功分不开。她说,现有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多是用白色涂料在人行道上划区域,而白色划线不耐脏,长时间暴露在外易磨损掉漆,时常需要补划,需要改变这一施划现状。
单位一位领导赴上海考察学习归来,向刘萍描述了上海的彩色步砖,在人行道维修改造时同步进行非机动车停车区的铺装,步砖上印有非机动车的图标,停车区域中间设有400毫米至800毫米醒目的非机动车图标。步砖的材质是水洗面仿石材料,抗油污能力强、防滑性能强、容易清洗,能保持该区域的持久美观性,给人行道带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刘萍顿时受到启发,迅速在武昌街头进行这种嵌入式的浑然一体施划方式,效果非常好。目前,彩色共享单车停放区正在武昌区的民主路、紫沙路、星海路人行道上试点操作,后期还将进一步推广。
11月25日,市民朱女士通过梨园地下通道,发现灯更亮,地面及曾潮湿泛水的墙面都变得干爽。深呼吸一下,也丝毫感觉不到潮气。
在武昌东湖路和中北路、徐东大街等7座地下人行通道,一遇下雨和梅雨季节,墙面滴水,地面湿滑渍水,行人不得不垫砖穿行。不仅如此,有的地下通道灯光昏暗,只能摸黑或开手机点亮通过,市民有怨言。
“这几处地下通道设施齐全,缘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刘萍请教专家得知,因这些通道的地下水位线较高,导致潮湿、易断电。
今年2月,在刘萍的努力下,武昌城管决定投入1200万元,对7座“潮湿”地下通道通风系统、泵房和照明系统作全面改造。那段时间,刘萍天天到现场监管协调,将这项民生工程办扎实。
“武昌中南路天桥如果能让骑行市民通过,这个问题可迎刃而解。”刘萍的这一设想得到武昌城管的认可,她与团队决定将过去坡度较大的步梯,降坡改成缓坡,变成骑行通道,方便共享单车和电动车骑行过桥。同时,在现有4部上下桥电梯的基础上,再增加2部上下电梯。“这样实现人车分流,行人安全通过。”11月24日,在刘萍讲解下,记者现场看到天桥已拆除上下步梯,待恢复施工后即刻投入改造。
2020年12月,武昌新生路公交站旁的300米路面,修复没两天又破损回豆腐块状。“不彻底找出原因,修了白修还费钱。”刘萍与维修人员进行研究,最后发现是新修复路面与旧路面着力不均造成。他们在两块路板的接缝处,加钢筋地笼,起到固基作用。2021年3月,这段路面修复,至今再未出现破损。
2020年6月,武昌中北路一处路面破损,施工人员按照见方见正修补方式,进行刨铣、铺油渣。但完工后不到半个月,路面又破损了。经过调查,她发现是雨水进缝隙后,经车辆碾轧,修复处再次出现小坑。
“用什么材料,可以将缝隙处进行密封呢?”刘萍突然想到了热沥青油。于是,在修补好路面后,加用热沥青油浇缝隙,这也成为了武昌城管独特的补路作业法。
今年11月19日上午,在武珞路与中南二路交会处,某燃气公司施工人员私自开挖路面换阀门。“你们要接受城管执法人员调查,立即恢复路面并承诺保质一年。”刘萍巡查发现这一问题后,当即找到现场负责人严肃指出问题。
11月20日,在武昌张之洞路,某单位无证在马路上开挖约3平方米路面进行电缆维修。刘萍心疼不已,她向城管执法队员反映此事,该单位除了承担及时恢复路面平整的费用外,还将接受2万元擅自挖掘城市道路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