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主持。
受学校党委行政委托,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会见了与会的学者、嘉宾。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任羽中在开幕上致辞。任羽中说,与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青年在北大的经历,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现当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北京大学也有着研究和思想的优良传统,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北大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成果。近年来,围绕着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等重大论题,北大学者进一步加强了思想研究,这些研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大会主旨发言共分为三个阶段。在主旨发言第一阶段,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原主任许全兴,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田心铭,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少将何怀远,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山东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先后发言。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分别提交《正确认识思想的“三源”问题——赓续的科学文化现代化观》《是彻底的人民至上的人民观》的书面发言。
李君如指出,学习思想重要的是把握其思维方法,这有利于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见,增强对新时代新征程爬坡过坎的信心。顾海良阐发了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四个独创性贡献,这些独创性贡献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为背景的,是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遵循。陈晋从十个方面概括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做的理论准备,这些理论准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航道的源头。许全兴认为,思想体现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科学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田心铭指出,之所以被评价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因为他做到了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性和人民性“三个相结合”。何怀远阐述了在人民军队建设及战略战术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在阶级革命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交织的复杂局面中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建设一支党领导的军队,二是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指明打胜仗的方向。唐洲雁梳理并分析了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即认真学习、辩证看待、继承发展、科学运用传统文化。
主旨发言第二阶段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主持。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馆长、广州大学原副校长徐俊忠,中央党校教授薛广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建宁先后发言。
徐俊忠认为,关于在农村当中要形成经济中心的思想直接承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消除城乡差别的思想,是破解农村屈服于城市统治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薛广洲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走向必将融为一体,哲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解读、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两个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杨明伟回顾了确立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四大亮点,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王立胜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对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的探索,有利于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全面认知和评价对中国革命建设作出的历史贡献。杨凤城围绕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现代化战略进行了探讨,这一战略反映了特定时代条件下以为代表的人清醒的战略选择和沉重的历史担当。尚庆飞强调,研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贡献时,一方面要尊重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要重视与西方现代化、苏联道路的比较视角。王东指出,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多次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包含着中华文明、中国哲学的精髓,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和理论来源。郭建宁从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探索和奠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以中国精神为标识的话语体系等六个方面系统阐述的重要贡献。
主旨发言第三阶段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主持。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张树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龚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仝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少军,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良书先后发言。
张树德指出,以全新视角探索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国防建设规律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思想反映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客观遵循。龚云强调,对的研究应该站在世界大变局的角度,从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视角切入,加强思想的对外传播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陈刚回顾了与北大新闻学会的渊源,提出打通新闻史研究和党史研究的建议,为思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野。仝华着眼于1939年出席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探讨了贯穿其中的唯物史观及方法论的当代意义。李少军认为,民主集中制思想是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和建党原则跟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周良书探讨了主张实事求是的史识与讲究实话实说的文风,特别是在语言文字风格上要实话实说,不做概念的文字游戏。
大会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并特别设置一个研究生论坛。老中青三代学人齐聚一堂,围绕思想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热烈而又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心系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思想博大深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新时代必须坚持和运用好思想活的灵魂,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大会闭幕式包含各分论坛汇报和大会总结两个环节。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主持闭幕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党委书记孙蚌珠作大会总结。孙蚌珠在总结发言中,对所有参会的专家学者、老师、同学,以及会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强调,在诞辰13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和北京大学这个特殊的地点举办这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思想和风范,将鼓舞我们继续前进。我们要牢记使命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前行。(来源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